- 中華藝術脊梁——當代名家劉興坪
-
劉興坪老師藝術簡介劉興坪,筆名克思,齋號藝海軒。男,漢族,一九六零年十月生于山東滕縣,國際一級文藝家,現居北京。癡迷收藏,受陸儼少,李可染、林散之、武中奇等人影響,潛心書畫、總結自研了悟、靈、神、氣、德、敢、傲、苦、挑、真十字功法?,F專門從事榜書研究、書法創作;善于發現、改正問題,創造語句、警句、格言、撰聯,精鑒賞。他是二十一世紀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創造者。
劉興坪先生撰寫的中華愛國英才報效祖國宣言--“中國的偉大奇跡,奇觀一是萬里長城,二是萬里長征,他們是中華古今意志的結晶,神圣的創舉,感動著世界人民”,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鏗鏘有力、感人至深,將永久性地鐫刻于北京居庸關長城的“中華愛國功德榜”。劉興坪先生作為愛國英才,以卓越藝術家和優秀的...[詳細+]
- 2025/06/30 11:18:44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編輯:靜愚
- 【澳門藝博館藏石灣陶塑:嶺南民俗與西方藝術融合的見證】
-
石灣位於廣東佛山,自明代中葉起,就以精湛的製陶工藝蜚聲海內外。16世紀時,中原移民將先進的製陶技藝帶入石灣,與當地的廣東本土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孕育出石灣陶塑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石灣陶塑的釉色斑斕多變,白、綠、藍等釉色經典且常見,其獨創的石榴紅釉與仿鈞釉更是一絕,搭配古樸的器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嶺南文化的獨特韻味。
石灣人物陶塑被廣東人親切地稱為“石灣公仔”,是嶺南陶瓷藝術的典型代表,其精妙之處在於陶胎塑造與釉色運用的絕妙結合。人物面部與手足不施釉彩,保留陶胎原貌,充分發揮陶土細膩質感來刻畫肌膚紋理,達到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這種“釉不掩胎”的手法,巧妙地平衡了情感表達與釉色之美,成為石灣人物陶塑最為突出的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十八羅漢坐像,是現存年代較...[詳細+]
- 2025/06/18 22:19:44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編輯:靜愚
- 非遺“頂流”點燃交大校園!柴門小童攜千年技藝引爆青春傳承熱浪
-
2025年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海交通大學校園內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非遺熱潮。作為今年非遺日唯一獲準進入交大的傳統文化宣傳大使,上海聲聲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柴門小童主辦的“探非遺之美,潤書香交大”——柴門小童攜非遺之美進校園活動,以現象級的表現為非遺的活態傳承提供了可復制的成功樣本。
在梧桐掩映的交大校園里,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以數字化賦能和青春化表達,生動詮釋了文化自信在頂尖學府落地生根的蓬勃景象。活動現場吸引數百名學生下載體驗柴門小童APP,更在小紅書平臺引發刷屏式傳播,#交大非遺日#話題閱讀量直線上升,多位校園KOL自發創作內容,形成裂變式傳播效應。
本次活動以非遺展示、互動...[詳細+]
- 2025/06/16 07:35:09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編輯:靜愚
- 穿越層迭時空的城市敘事:《平行世界》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澳門展區全紀錄
-
在全球化城市風貌日益趨同的當代,還有哪一個城市能夠在毫無預警的轉角,讓人彷佛穿越不同時空?“澳門”就是這樣的地方。而2025年第十九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澳門展區,正是以此為靈感,以“平行世界”為題,提出一種獨特的城市敘事觀點。這次,我們透過與參展人深入訪談,由創作者親自帶領,游歷這個多面向的澳門,從城市的過去走向想象中的未來。
由中國首位普立茲克建筑獎得主王澍與建筑師陸文宇共同策展,本屆展覽邀請人文建筑攝影巨擘伊萬?巴恩(Iwan
Baan)操刀視覺敘事,并攜手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與澳門圣若瑟大學建筑及設計系師生,以裝置與圖像展現澳門這座城市如何在歷史與當代、日常與奇觀之間,譜寫一曲非...[詳細+]
- 2025/06/06 22:24:25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編輯:靜愚
- 青年歌唱家唐知浩:在美聲舞臺詮釋中國歌者的音樂密碼
-
5月31日晚,一場名為“聲琴并茂——美聲與鋼琴的詩意對話”的音樂會在藝倉美術館舉辦,開啟了一段跨越東西方文化的聲景之旅。在這場以聲樂為舟、鋼琴為槳的旅程中,青年歌唱家唐知浩與鋼琴家陳天一合作,用九首橫跨中西的經典曲目,探索音樂美學中情感與技術的無限可能,并賦予端午節更深層的文化意蘊。
端午意象
音樂會以拉威爾的《飲酒歌》拉開序幕,這首充滿法式風情的藝術歌曲,以跳躍的旋律描繪酒神般的歡宴,恰似端午佳節親朋相聚的宴飲之樂。對于音樂會曲目的編排,唐知浩解讀了其深層含義。“上半場并置拉威爾的《飲酒歌》與舒伯特的《流浪》,絕非偶然?!彼赋?“前者是拉威爾生命晚期的作品,后者則是舒伯特在困頓時期的創作。雖然都...[詳細+]
- 2025/06/05 16:38:45
來源:中國當代藝術網 編輯:靜愚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