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區塊
- 新興藝術區如何獨辟蹊徑
-
-
從“窮盡: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展”、“體積的對話”中國當代雕塑展,到“全球藝術品市場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再到“墨以象外·中美藝術家十人展”……自今年6月正式開園以來,北京展洲國際藝術區便一個活動接著一個活動,高調的亮相吸引了圈內眾多藝術家、收藏家的關注。然而,作為國內藝術品市場的中心,北京可謂藝術區林立,798、宋莊、草場地、酒廠……作為“后來者”的展洲國際能否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從中脫穎而出?在一些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的藝術區問題不斷顯現、矛盾頻頻發生的現狀下,這個新興藝術區的未來會在哪里?
定位:“山水田園式”藝術區
位于北京市房山區閻
[詳細...]
- 馬未都談大黃鴨
-
-
我們今天的社會不乏神奇出現,大黃鴨即為一例。這個在澡盆里泡了幾十年的黃小鴨,搖身充氣一變,全世界地招搖過市,走到哪都成為城市新話題,這讓許多人覺得匪夷所思。
這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造型,許多孩子的童年都留下過記憶。澡盆里的這只可以任意捶打、捏攥,甚至撕咬一下也無妨的橡皮鴨子,讓兒童洗澡時多了一份樂趣。荷蘭人霍夫曼就將它放大至不可思議的尺度,讓全世界注目。
于是許多城市的水系就成了大黃鴨的澡盆,每個市民就成了沒脫衣服洗澡的兒童。香港維多利亞灣曾因大黃鴨人滿為患,成年人以兒童心態,兒童以童話心態參與此盛事,于是商人們眼紅心黑地效仿起來,內地至少
[詳細...]
- 美國現代藝術:從霍珀到歐姬芙
-
-
展覽時間:8月17日——2014年1月26日
展出城市:紐約
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將于2013年8月17日至2014年1月26日期間呈現展覽“美國現代藝術:從霍珀到歐姬芙”。此次展覽的作品來自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館藏精品,展出的作品都是創作于1915年至1950年期間的美國現代藝術作品,展覽將會以一種新的眼光來審視MoMA博物館的這批美國現代藝術藏品,并將文化偏見視為20世紀上半頁美國社會迅速轉變的一部分。此次展覽的作品包括油畫、素描
[詳細...]
- 張子康:當藝術跨界成為一種業態
-
-
在不斷加入國際對話、在展覽影響力逐漸放大的進程中,當代藝術面臨了多重的考驗,而美術館的身份也期待著轉變。但無論美術館的收藏功能、美術館教育的建設,還是最主要的展覽與學術研究,都呈現出發展的趨向。參與威尼斯雙年展、舉辦國際巡回展,讓美術館從國內到國際,一邊被接納,一邊被質疑。雖然說民營館能生存,但與大家理想當中的期望還差距很大。所有這些,都在不斷逼問美術館最本質的問題,就是美術館要走一條什么樣的路,要怎么實現最大價值?
今天,美術館正在以一種擁抱的姿態融入社會,全方位地跟各個領域和階層親密接觸,在中國美術館的歷史上,你幾乎看不到美術館有哪個時期比今天還更有力地影
[詳細...]
- 韋天瑜:環境雕塑與公共權力
-
-
這就使得公權力內部的結構產生了自身“公”字的變數;如何保持這個“公”字純度,使它代表共同體全體成員的意志行事,就成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一個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總是針對不同對象來根據不同情況具體實施的。這就會出現此“公”與彼“公”的不同,最終變得不“公”。
公共藝術要得到繼續發展,必須得到正確使用公權力行政環境的機制保障。公共藝術作為政治民主化與大眾社會平衡過程的文化產物,尤其需要這種政治文明公權力的健康操作。努力使公權力的運作制度化,盡量避免因某領導的變化而變化,避免因政令的反復而反復,構建一個連續、穩定的有誠信、可信賴的法制環境。通
[詳細...]
- 臺灣成立藝術銀行的一些觀察與期待
-
-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的“藝術銀行”籌備工作,經過數月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作品公開征集、審選和議價的部分工作。若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稍早整理送件作品的概念看來,明顯強調收件的總數高達3,200余件。這種以“件”而不以“藝術家”為核心單位的評選做法,不無潛在誤區,值得藝術銀行的執行者深思。
雖說藝術銀行儲備的是藝術品,仍應以“藝術家”是否值得投資做為根本的檢驗要件,尤其我們都同處“當代”。更直接地說,藝術家的潛力和表現如果看不出長遠性,藝術銀行的投資勢必失敗。與其零散地考慮個別的作品是否合適租賃的展示功能,藝術銀行的操盤更應兼顧以“藝術家”為單位的投資思考。終極
[詳細...]
- 中國傳統雕刻技法主要是雕刻塑三部分
-
-
雕刻技法繁多,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
按所采用的載體來分類,可分為:牙雕、玉雕、木雕、石雕、泥雕、面雕、竹刻、骨刻、刻硯、食雕等等;
按技法來分類,有雕刻(傳統觀念)、雕塑和微觀雕刻等。
微觀雕刻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總稱,是雕刻技法的一門獨立分支。常見的種類有微刻、微畫、微畫雕、核雕、骨雕和微雕等。
中國微觀雕刻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王叔遠的《刻舟》,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
[詳細...]
- 高稅負制約行業發展 拍賣業須從量到質轉型
-
-
日前,中國拍賣協會公布《中國拍賣行業2013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報告》顯示,今年1~6月份全國拍賣累計成交場次為26381場,實現拍賣成交總額2565.27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加了48.3%。主營業務收入44.17億元,同比只增加1.14%。“企業營收水平與去年基本持平,說明高增長的成交額的并未給企業帶來同樣豐厚的經營回報。”中國拍賣協會副秘書長歐陽樹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她認為,高成本、低傭金、業務增長結構等是導致行業現狀的主要因素,也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未來,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拍賣企業須提高經營和服務水平,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將拍賣領域不斷向緊密聯系百姓社會生活
[詳細...]
- 臺灣成立藝術銀行的一些觀察與期待
-
-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的“藝術銀行”籌備工作,經過數月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作品公開征集、審選和議價的部分工作。若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稍早整理送件作品的概念看來,明顯強調收件的總數高達3,200余件。這種以“件”而不以“藝術家”為核心單位的評選做法,不無潛在誤區,值得藝術銀行的執行者深思。
雖說藝術銀行儲備的是藝術品,仍應以“藝術家”是否值得投資做為根本的檢驗要件,尤其我們都同處“當代”。更直接地說,藝術家的潛力和表現如果看不出長遠性,藝術銀行的投資勢必失敗。與其零散地考慮個別的作品是否合適租賃的展示功能,藝術銀行的操盤更應兼顧以“藝術家”為單位的投資思考。終極
[詳細...]
- 朱青生:對博伊斯的一些評價
-
-
對于博伊斯的評價,藝術界,非藝術界眾說紛紜。但是幾乎沒有人懷疑,他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無論你是否喜歡他的作品。
1989年盧西—史密斯在他的一本當代藝術論著的中譯本序中提到,1987年隨著博伊斯的故去,結束了世界藝術史的一個輝煌的時代。1990年英國最重要的藝術雜志《現代畫家》的署名文章以《世界的巫師》為題,對此論述了人類歷史上兩位最重要的藝術家達·芬奇和博伊斯的共同特征。博伊斯的傳記作家斯塔豪斯概括地稱他為當世的藝術家、預言家和導師的三位一體。最中肯的評價也許出自1986年杜依斯堡市授予博伊斯眾望所歸的雕塑大獎——藍布汝克將的致辭:“他把藝術進一步帶入
[詳細...]
-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靈感源于大學圣誕表演
-
-
近日,武漢籍畫家曾梵志畫作《最后的晚餐》在拍賣市場上以天價成交,引起廣泛關注。16日,曾梵志的大學校友何兵在媒體上發表文章,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曾梵志軼事。17日,記者電話連線現居深圳的何兵,還原同學眼中的曾梵志。
《最后的晚餐》是低潮時的創作
1987年,曾梵志進入湖北美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何兵與其同在油畫班,兩人常一起上專業大課。
近幾日,何兵有感于網絡上有關曾梵志畫作涉嫌抄襲的一些傳聞,決定撰文講述他眼中的“校友曾梵志”。
何兵稱,《最后的晚餐》的創作靈感,源于大一平安夜,油畫班在湖美食
[詳細...]
- 鄭志明當代玉雕作品賞析:兩架紙飛機
-
-
一架紙飛機是碧玉雕的。
另一架紙飛機是青花做的。
兩架紙飛機“空降”在了今年的“子岡杯”上。
一年一度的“子岡杯”似乎正在走向成熟,一個成熟的展評應該有它獨特的魅力。業內專家認為,蘇作玉雕如果要在當代或未來中國玉雕界中占據一定話語權的話,那應該是逐漸拋棄技術和材質的時候了,讓思想成為作品的主導和靈魂。
“當代性”在今天的玉雕藝術中,更多指的是一個時間的概念:當下。在很多人看來,“當代”是一個移動的概念,就像紅山文化的玉豬龍、良渚文化的玉琮、漢代的漢八刀玉蟬、明代的子岡牌、清代的巨型山子雕等,今天看
[詳細...]
- 國內藝拍企業需尋求差異化經營
-
-
作為佳士得全球第11個拍賣中心,上海不久前迎來了佳士得在中國內地的首秀,涵蓋亞洲當代藝術、歐洲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美國戰后及當代藝術、瑰麗珠寶及翡翠首飾、精致名表、珍稀名釀及裝飾藝術等多個類別的42件精選拍品共成交1.54億元。由于此前熱議的“擬允許外資拍賣企業在上海自貿區內從事文物拍賣”的說法最終并未獲得通過,此次拍賣未涉及文物。盡管如此,不少業內人士仍認為,既然我國已對外資拍賣公司進駐內地市場有所開放,那么文物拍賣放開似乎也只是時間的問題;面對國際拍賣巨頭的競爭,國內拍賣企業需要修煉內功,迎接挑戰。
佳士得內地首拍搶灘市場
佳士得進軍中
[詳細...]
- 梅建平:如何科學地分析藝術品投資收益
-
-
近些年,藝術品作為一種“美麗的資產”已經得到了收藏者和投資者的青睞。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梅建平博士認為,把藝術品作為一個資產,必須系統、全面、客觀、科學地來分析藝術品長期的投資收益。
梅建平在論壇上指出,建立科學的投資收益評估系統,需要考慮到以下幾個因素:構建指數、估價體系、定量分析、宏觀經濟對藝術品回報的影響、價格和收益之間的關系、科學制定出價的區間、藝術家與流派,以及藝術品投資在資產配置中應占的比重等。
他認為,藝術品市場首先和大勢有關,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受財富增長速度影響。藝術品市場和資金成本有關,因此,梅建平認為,對中
[詳細...]
- 名家專場是藝術品拍賣市場良藥
-
-
特約記者 方翔
在今年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名家專場成為藏家關注的焦點。但要說到藝術品市場第一次關注到拍賣的“名人效應”,非2003年中國嘉德推出的“儷松居長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專場——莫屬。綜觀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發展,從最初僅僅按照書畫、瓷器等大類進行區分,到現在重點打造各種專場拍賣,精細化的趨勢已經日益明顯。
1993年,上海朵云軒藝術品拍賣公司舉行首屆中國書畫拍賣會,這也是中國藝術拍賣市場的一個里程碑。經過1994與1995兩年間迅猛發展,到1995年底,全國各地成立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已達100多家,并出現歷史上第一次
[詳細...]
- 誰在控制藝術品市場價格起伏
-
-
前不久,資深拍賣師、北京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季濤在微博上吐槽,說他最近翻讀某晚報,每日都充斥各種競買廣告,什么“高仿宮廷家具競拍會”、“紅木家具競拍會”、“大眾收藏品競拍會”、“珠寶藏品競買會”、“古玩藝術品無底價競買會”等等不一列舉。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所謂競拍、競買就是拍賣,很明顯,這些廣告都是試圖在躲避《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限制。
季濤進一步吐槽,當前社會上的違法拍賣行為如此泛濫,卻一直得不到監管,而拍賣企業稍有不規范的地方,就會立即遭遇警告、罰款甚或吊銷執照等處分。其弦外之音是,藝術品市場管理和執法對拍賣企業不公平。
[詳細...]
- 謝曉東:當代藝術市場前景看好
-
-
中國文物網訊(編輯張艷)2013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推出的“香港蘇富比四十周年晚間拍賣”專場上,當代藝術家曾梵志作品《最后的晚餐》,以1.8044億港元(約1.424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2013年中國拍賣市場上首件過億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曾梵志《最后的晚餐》打破了此前由張曉剛的三聯作《生生息息之愛》保持的7906萬港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紀錄,也打破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2008年拍出的1510萬美元的最高亞洲當代藝術品的價格紀錄,刷新了任何當代亞洲藝術品拍賣紀錄及在世當代中國藝術家作品拍賣紀錄。對于如何看《最后的晚餐》拍出過億價格的這一現象,中國文物網采訪了北
[詳細...]
- 評電視劇《徐悲鴻》:名人題材要“細說
-
-
10月6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徐悲鴻》,至15日播放完畢。這部長達35集的電視劇,真實生動地展現了繪畫大師徐悲鴻的傳奇人生。為了保證歷史最大程度的真實性和飾演的藝術性,除了著名導演王好為,片方還邀請到了吳剛、劉曉慶、楊立新以及82歲高齡的老戲骨葛存壯等知名演員。
眾所周知,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現代畫家和杰出的美術教育家。因此,在吳剛主演的新版《徐悲鴻》出爐之前,關于他的影視作品就不少。但相當一部分或者根據當時的情況“為我所用”,或者為了增加收視率而不負責任地戲說、八卦。如此,這些作品既不能真實充分地將徐悲鴻展現出來,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褻
[詳細...]
- 民族版畫復興夢圓桃花塢(圖)
-
-
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文聯主辦的“時代印記——2013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版畫)”評選揭曉,蘇州版畫院院長凌君武的水印版畫作品《夢·桃源》榮獲金獎。
《夢·桃源》 凌君武
自1985年作品《初生太陽》入選“85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至今,凌君武在近30年版畫藝術實踐中收獲了關于民族版畫的諸多心得。
版畫是“東西合璧”的最佳載體
從中國人發明的雕刻印刷術中演化出的木刻水印版畫,是一種有趣的轉化。與傳統國畫一樣,木刻水印版畫的最初工具也是筆和墨,但是當版畫家拿
[詳細...]
- 看名畫與那些改編成的電影(組圖)
-
-
這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你有時間,不妨嘗試發現電影中出現的名畫。最近的是安德魯·懷斯(Andrew Wyeth)的經典畫作《克利斯蒂娜的世界Christina’s World》(1948年)出現在今年湯姆·克魯斯飾演科幻片《遺忘戰境Oblivion》的一個鏡頭里。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雖然現如今有大量敘述藝術家的傳記片,但他們的藝術作品在熒幕上其實很少受關注。情況倒也并非總是如此,也有一些電影把藝術家的畫作放在僅次于藝術家本人的位置,呈現在觀眾面前。
左圖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
[詳細...]
- 曾梵志:創造力的喪失是致命的
-
-
其實在之前每一個階段我都會進行一番階段性的回顧,這對我來說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是一種歸零。我的下一個系列已經創作了一段時間了,但現在還不準備讓它們露面。
曾梵志
1,為何會挑選巴黎市立當代美術館作為在法國的首次亮相?
曾梵志:并不是我挑選的美術館,而是美術館挑選了我。最初我被告知可能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做展覽,但隨即又獲悉可能還不行,后來又說可以了……我始終是處于一個被挑選的境地。在西方的主流學術平臺上舉行這樣一個學術展覽,挑選的標準很嚴格,此后的布展過程也歷時三年,經歷了無數次的討論,可以說每一件作品都展現出我創作生涯
[詳細...]
- 對于版畫藝術,我們該如何欣賞
-
-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往往是借助文學性的描述方法(即“講故事”的方法)來欣賞一幅繪畫作品。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首先是能否“看懂”,欣賞的步驟為:畫面刻畫的是什么?刻畫得逼真否?畫中形象要傳達什么寓意?
《林間仙女》 卡米爾·柯羅
如果都能在畫面中找到答案,就說明已經看懂了。那么,用這種方法來欣賞版畫作品,一般而言,具象的、寫實的就容易欣賞,因為它具體、真實,能“看懂”;但如果是抽象的表現,就較難欣賞了。顯然,“講故事”的欣賞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而已。
那么,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
[詳細...]
- 四川版畫,中國美術史的明珠
-
-
近日,“四川版畫精品展”和“印象派版畫真跡展”在重慶同時舉行。有意思的是,盡管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畫家創造了不同的作品,但是在黑白線條的世界里,觀眾卻感到某種微妙的聯系。
《巫峽》 林軍
無論是來自國內雄渾的《巫峽》,還是源于國外硝煙過后的《街壘》,他們都在傳遞著畫家對世界的理解、對生命的敬畏,一種穿越時空的人文關懷。是的,真正的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今天,我們精選國內外部分優秀版畫作品進行鑒賞,以期透過這些黑白凌厲的筆鋒,一起去觸摸藝術背后真實的心跳。
四川版畫,中國美術史上的明珠
10月1
[詳細...]
- 倪萍畫得怎么樣?鄉親們說了算
-
-
10月18日,闊別家鄉山東已20年的倪萍,首次以畫家身份,攜85幅各種風格的精品,回到了泉城濟南舉辦“家在山東——倪萍繪畫作品展”。當久未露面的倪萍出現時,家鄉上千“粉絲”前去捧場。在中午休息時,記者面對面獨家對話了倪萍。她首次敞開心扉,向記者記者談論繪畫人生。
倪萍回家鄉辦畫展
莫言獲獎,倪萍作畫“紅高粱”。
倪萍畫作《幽香》。
@華西都市報:“倪邸才女讀書積德溫文儒雅品質高,萍水相逢慈言善行仁智禮義和為貴”。10月18日,闊別家鄉山東已20年的倪萍,首次以畫家身份,攜85幅各種風格的精品,回
[詳細...]
- 誰是香港當代盛宴的主角
-
-
當代藝術過億了!這是自2013年10月5日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間拍賣之后一直活躍于藝術界的重大話題。曾梵志創作于2001年的面具系列作品《最后的晚餐》,在當晚以1.6億港元的落槌價成交,加之傭金最終以1.81億港元的價格成功加冕了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最高紀錄的王冠。
毫無疑問,一件標桿式作品的樹立對于已深陷市場下滑泥潭的當代藝術而言,其作用是無需贅言的,但如果僅憑這一單一的獨立事件就妄下論斷,稱中國的當代藝術市場要重新火起來,卻又多少顯得立論不足。畢竟《最后的晚餐》所能提供給眾人的只是一個1.81億港元的成交數字,即便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香港嘉德夜場整場拍品的價值,
[詳細...]
- 評論:王剛砸瓷風波砸了誰的鍋
-
-
因為懷疑自己的收藏品被《天下收藏》欄目中鑒定有誤進而被王剛“砸錯”,來自河北的付常勇日前將王剛和北京電視臺一同推上被告席,上周一,該案在朝陽區法院開庭審理。雙方圍繞付常勇的藏品究竟是贗品還是被誤砸,展開激烈辯論。然而,這“京城砸寶第一案”在引發又一輪“如何鑒別藏品真偽”的討論之余,無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去年夏天,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就曾因砸寶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當時,首都博物館與節目組聯合舉辦“‘假’如這樣———真‘假’藏品對比展”,幾位藏家在觀展后稱,展出的被砸“贗品”中不少是真品且不乏珍品。而這次的“京城砸寶第一案”就像是該事件的“續集”。在去年的一期
[詳細...]
- 皇家建筑是財富智慧藝術的匯集
-
-
今年5月中旬到8月下旬,沈陽故宮進行了“歲修”。經過修繕,沈陽故宮基本保留了乾隆時期原貌,這次維修工程也讓皇家建筑及其維護再次進入人們視野。
我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秦皇漢武的豐功,大唐帝國的氣概,明清煙云的華章,都在歷代帝王興修的皇家建筑中一覽無余。這些宮殿和陵寢,宛如一座座落在人間的天堂,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這些皇家建筑究竟有怎樣的文化意義?又蘊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功能實用氣氛莊嚴
我國歷朝歷代的帝王大都對皇宮非常重視。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舉例說:“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要建設非常龐大的阿房宮
[詳細...]
- 當代藝術價格與價值背離
-
-
只因他給作品起了個名字叫《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
佳士得拍賣行于上個月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佳士得學院的業務也隨之拓展到內地。前不久,佳士得學院舉行了兩堂公開課,由藝術商業課程副教授瑪麗莎·卡延博士講授藝術品估值的基本方法和當代藝術的估值問題。事實上,出處、保存狀況、真實性等影響藝術品定價的因素,同樣適用于當代藝術。
決定價格的網絡體系
當代藝術的特征是觀念表達,因此一些能引發思考的作品往往會拍得高價。例如達明·赫斯特以800萬美元賣出了一條泡在藥水里的鯊魚,因為他給作品起了個名字,叫《生者對死者無動于衷》。
[詳細...]
- 《喜羊羊》全國征集片名 業內:好片名能增20%票房
-
-
即將于馬年春節上映的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大電影6》正在全國征名,4天之內就有6000多人次回復,各種新奇古怪的創意在“狼羊馬”之間流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字游戲,但實際上,片名與商業利益有著極大的關系,曾有業內人士估算,起個好片名,能為電影增加20%的票房。
最近《我想和你好好的》、《我愛的是你愛我》等個性片名頻出。隨著銀幕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越來越年輕,電影界也開始流行“標題黨”,務求“一擊而中”。
起個好片名效果事半功倍
香港電影人向華勝在談到電影票房時曾說過,影響影片票房有八大秘訣,其中排在第一的是“電影
[詳細...]
- 解碼英國舞蹈發展引擎
-
-
略窺英國藝術資助策略
英國舞蹈藝術正在迅速發展,受眾也在不斷增加,新生代舞蹈藝術家正漸漸成長起來,《舞魅天下》(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舞動奇跡》(Strictly Come Dancing)、《英國達人》(Britain's Got Talent)等大量電視舞蹈選秀節目吸引了人們對舞蹈藝術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跳舞,全國各地的舞蹈訓練班人氣爆棚……英國舞蹈發展依賴什么力量得以支撐?舞蹈藝術看似繁榮的光鮮背后有著怎樣的尷尬?
肖伯娜·葉婭辛舞團(受英國藝術委員會資助) 《對位法》英國倫敦薩默塞特府 pin
[詳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