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區塊
- 筆墨中的山水神采 ——王志寶山水畫解讀
-
-
崇高是一種精神指向。對藝術而言,崇高有其精湛明確的定位,它是指對象以其粗獷、博大的感性姿態,勁健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雄偉的氣勢,給人以心靈的震撼,進而受到強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們產生敬仰和贊嘆的情懷,從而提升和擴大人的精神境界。古羅馬哲學家朗吉諾斯一言以蔽之,他說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是詩意的詮釋,它讓我仿佛聽到了千年暮鼓的撞擊、聽到了大山深處傳遞出的無盡回應,然而,這些都來自于心靈的共鳴。
王志寶曾授業于李小可、王文芳兩位著名國畫家門下。他從兩位老師身上汲取了很多可貴的藝術元素,如,李小可作品中深情、詩性的主觀表現,王文芳山水造型上的粗獷恢宏的
[詳細...]
- 托婭:行走在線條之上
-
-
托婭的繪畫藝術和養育她的浩瀚草原緊密聯系在一起,她作品的主題幾乎都是贊美那里有廣闊胸懷和純潔心靈的人們,表現他們的力與美。她對故鄉土地和父老兄弟的一片真摯之情,見諸于她優美的隨筆和散文,更流露在她的繪畫作品中。“我盡可能地以簡約的手法,簡單的顏色去概括、去表現對象。所以,我的重彩畫不屬于完全寫實的范疇,不是毫發畢現、真實到你可以走進去的那種畫。我的重彩畫,它會很明確地告訴你:我是畫,我只是畫。”這個表達式太簡潔了,簡潔得讓我們覺得它似乎沒有什么內涵。但是,這個表達式又凝聚著非常深刻的內涵,深刻得已經觸及當代藝術本質之思的精髓之處。讓我們嘗試著結合海德格爾在《林中路》和《人,詩意地棲
[詳細...]
- 讓.米歇爾(Jean Michel)與他的藝術之旅
-
-
讓·米歇爾·斯達尼斯拉斯·卡柯尼斯奇(簡稱:讓·米歇爾),1957年出生于法國巴黎。法國當代表現主義藝術家,法國表現主義藝術畫院院長,法國國際藝術學院會員,法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法國時尚奢侈品設計師及創意總監,英國劍橋國際藝術評估藝術家,中國廣州藝術投資精英會會員。
讓·米歇爾的藝術之旅開始于1970年開始接受專業藝術教育,先后于1971年畢業于法國塞夫勒藝術學院、1976年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1981年法國EPDI專業廣告設計學院,師從法國知名畫家及素描大師Pierre Dardel。
于12歲開始進行藝術創作,16歲在巴黎舉辦第一次
[詳細...]
- 始之平凡,行之平凡——王勇勝筆墨丹青寧靜美
-
-
柳湖畫苑,地處風景如畫的揚州瘦西湖畔,傍依著揚州大學瘦西湖小區柳湖路。周圍環境幽雅,畫苑臨湖,門對虹橋覽勝景區,亭臺樓閣相依,花柳成行,時有畫舫穿梭而過,是獨享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
柳湖畫苑常年經營國畫山水、花鳥、人物畫的畫軸、鏡片、手卷等精品。作者均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中流砥柱。其作品無疑代表著中國畫壇的最高水準,極具收藏價值。代表畫家有:何水法、吳山明、范揚等。
柳湖畫苑希望能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藝術窗口,因此,柳湖畫苑也是逐漸走出家門,為其代理的藝術家尋找更為廣闊的市場。本次他們將帶領畫家王勇勝老師的精品于12月4-12月8日在廣州白云國際
[詳細...]
- 柳暗花明入境來——論劉域星花鳥畫創作的藝術特色
-
-
中國花鳥畫作為一個傳統繪畫的重要畫種,在其現代藝術發展中其獨具的藝術審美價值是其他畫種所不能取代的。置身花鳥畫中,追求本真自然生活的劉域星,從現實中人們向往棲居田園的生活出發,用畫筆找到人們喜愛聆聽隱約畫面里的牧笛聲。劉域星在其花鳥畫創作既有傳統筆墨情趣,又具現代審美意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犀利灑脫,空靈悠遠,給人一種直指佛心的感悟,盡展一花一世界的藝術魅力和豐富內涵。
賞讀劉域星的近期寫意花鳥作品,忽然墜入到傳統水墨的無窮魅力中,有一種“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境界。他的作品流露出的細膩情感及時準確溫潤融入大自然微妙流轉之
[詳細...]
- 落花無言 人淡如菊——記天津著名花鳥畫家靳吉順
-
-
認識靳吉順先生已經有十多年,靳先生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儒雅,如他的畫一樣考究工整。他的畫都是從自然生活中拈來的小景,梅蘭竹菊、牡丹、荷花,這些簡單一枝一葉的花草樹木在他的筆下升華了。難怪他的老師——當代花鳥大師霍春陽推崇他的這位高足,給他的畫題字:淡妝。出淤泥而不染,細細品著他的畫,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麗給人予美感。他的畫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被擺上了許多高堂大戶家中,也被許多癡迷的平常百姓收藏,還有被作為“國禮”送給外國友人,同時他畫的價值也被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在在一次慈善拍賣會上他的一張2x4尺的國畫被拍到了20萬元,同時他的畫也飄洋過海,許多華人和外國人對他的畫也是情
[詳細...]
- 青年畫家王東的花鳥情懷
-
-
王東,生于陜西西安市,199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2013就讀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寫意花鳥高研班,民革黨員。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博達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家創作中心畫家,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陜西慈善藝術研究院畫家。
長期致力中國畫創作研究工作。潛心探索中國花鳥畫,追求傳統時代個性及中 西文化有機結合,在05年第四屆中國書畫藝術華表獎中獲金獎,慶祝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銀獎,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書畫大賽中獲一等獎06年和諧中國全國書畫大賽中獲優秀獎第二屆梅蘭竹菊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銀
[詳細...]
- 走進當代書畫家—王晉宏(王俊玲)
-
-
王晉宏(原名:王俊玲),女,1969年11月生于山東濟南。現為國家級美術師,中國書畫聯誼會會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委員,香港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家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藝術家協會會員。
自幼酷愛書畫,苦心習畫,不畏嚴寒酷暑潛心研畫,歷經坎坷而志不衰。數十載辛勤耕耘,終得境界。人稱我的畫是:“魂魄是花朵,筋骨為枝干,人花融為一體,精心賞花艷”。也有人認為我的畫甚為脫俗,喻為“脫俗畫”。作品格調清新,強調語言與情感的交融,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更有人評價我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大氣自然,務實創新,并獨具風格,是非俗流畫派創始人。
[詳細...]
- 搜盡奇峰 胸有山水 ——記王劍樺先生的山水情懷
-
-
王劍樺,號鵲華山人,1960年生于濟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山川。從事畫藝三十余載,師承著名畫家劉寶純先生,深造于中央美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國畫院副院長;三江源書畫院副院長等;《泰山春曉》曾獲全國詩書畫大獎賽金獎;多次在山東、海南、浙江、廣東等省市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深受國內外美術界和收藏界的關注和購藏。
王劍樺先生的山水畫,筆勢豪邁奔放,墨色淋漓盡致,崇山峻嶺,氣勢磅礴,朝霞迎日,丹氣冉冉,高山流水,墨客居士盡收畫卷之中。足跡大江南北,遍訪名山大川。 上黃山,登泰山,走海南,訪麗江,溯桂林,一路寫生,歷盡艱辛,跋涉于祖國的山川幽壑。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寫
[詳細...]
- 隨心所欲不逾規——彭貴軍書法藝術散論
-
-
“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意味著在積累了很多經驗之后,做任何事都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時,也要合乎規矩(不逾矩)。德國古典美學家康德也有相似的觀點,他的美學理論建立在其先驗唯心主義哲學基礎之上。綜合康德對藝術問題的論述,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一句話:藝術是天才憑借創造性想象力建構審美意象或審美理念的一種“自由的游戲”活動。簡言之,藝術是主體創造心理因素的自由游戲。在藝術創造的心理機制中,想象力、知性力、觀察力和鑒賞力發揮各自功能,處于一種整體性的自由協調狀態,藝術家產生美的愉悅之情也根源于此。
第一次接觸彭貴軍的書法作品時,便有種“隨心所欲”的感覺,似乎創作時
[詳細...]
- 青年藝術家李賢術:在虛空與厭倦中重生美妙
-
-
“發現畫畫可以上大學”,就是這樣一種單純的想法,李賢術滿懷著對畫畫的由衷喜愛和憧憬踏上了他的藝術之路。
如果說作家筆下的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那么,畫家李賢術筆下的藝術就是“形不散而神散”繼而創作出無限可能。對大多數畫家而言,畫畫是一個很煎熬、很糾結的過程,這點在已經“中毒不淺”的李賢術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純客觀物象的描繪,線條與色塊的結合,區別于傳統的抽象派畫法卻又極具個性與豐富想象力的畫面,便是李賢術迥異于他人的最難能可貴之處。
在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城市空間里,慣于循規蹈矩、有板有眼地生
[詳細...]
- 野趣橫生——高少華作品欣賞
-
不折不撓,不屈不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傳承千年,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竹作為花中四君子,無花而芳,虛節而凌空,搶節寧改,貞心自束,鄭板橋有詩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用它的一生向世人闡釋“不折不饒、不屈不就”的精神內涵。
高少華的《竹趣》中的墨竹影影綽綽,窸窸窣窣,畫中墨色迭起,映出幾分清幽,喜鵲登枝,帶來幾分野趣。墨竹寓意節節高升,雙鵲寓意雙喜臨門,代表的是千年來人們對生活殷切的期盼。千金易得,好畫難求,如此佳作,留案牘前賞玩,方顯雅士本色。
高少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洛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洛陽畫院副院長,洛陽市花鳥畫藝委會主任。
[詳細...]
- 文心的密碼 --簡評韓志冰的彩墨荷花作品
-
-
韓志冰是位具備廣泛傳統文化綜合性修養的畫家。豪爽的性格下,遮蔽不了他對人生、社會的洞微幽明。對藝術,他有一種永不停息的自我發掘意識,并深深地沉浸于這一復雜的過程之中,他賦予彩墨荷花一種關于生命的寓指,試圖連接傳統與當代的關系。在他看來,當代消費文化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禪意的心境去過濾,而對于人性修為的傳統文化則可以通過一種新的視覺圖式獲得再生,他的彩墨荷花作品就是過渡傳統與當代的方式。
志冰的創作過程更像是一種生命的日常體驗,一種類似禪修的日常功課。白天的志冰忙碌于中國美術家網站的瑣碎公務,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才能沉浸于自己的畫室。因此,繪畫對于志冰來說,既
[詳細...]
- 宋代金銀器制作淺論(下)
-
-
銀鎏金乳釘紋簋式夾層杯
宋代金銀制作在紋樣的選擇上,工匠們幾乎拋棄了唐代喜好用珍禽異獸的特點,而更多地選擇非常生活化的事物,除傳統的龍鳳、麒麟、螭虎、獅子、飛馬、海馬等珍禽異獸外,如童子、魚藻、鴛鴦、蝴蝶、蜜蜂、孔雀、翟鳥、烏龜以及各類水果花卉等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的動植物占居了更多的篇幅。
瓜棱銀壺
這類的圖案紋飾其實在之前幾個朝代就已經存在并且也廣為運用,但是到了宋代,這類紋飾圖案得到空前的重視,并逐漸成為金銀器制做匠人的主打紋飾之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金連三式花頭簪
[詳細...]
- 張凡凡:清新女王的清新之夢
-
-
近些年來,在中國文化界崛起了一個流派--清新文化。清新文化倡導人們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思想認識上都要秉持"清新"二字,激揚正氣,清除污垢。所以,這個文化導向不僅適用于文化領域,更適用于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范疇。這個文化主題的提出,在中國文化界和社會各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掀起了中國"清新文化"的浪潮。出人意料的是,"清新文化"的創始人竟然是一個30多歲的美麗女孩--張凡凡。
張凡凡,系文化學者,詩人,詞曲作家,書畫家,歌唱家,傳媒人,研究生畢業,中國清新文化創始人、清新文學、書畫、音樂創始人,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理事,
[詳細...]
- 劉玉來:齊白石心理十四探——白石與外國人的交往心態
-
-
齊白石的藝術聲譽在國際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在他九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真正得以被外國人所認識、欽佩、追捧卻是在他六十歲的1922年以后,也就是說這一年隨著陳師曾將他的畫帶到日本展覽而開始的。我們根據齊白石的記述知道,齊白石的畫能到日本展覽也是個偶然的機會,并非出于主觀的設計。當時只是日本的兩位著名畫家,荒木十畝和渡邊晨畝,來信邀陳師曾帶著作品,參加東京府廳工藝館的中日聯合會畫展覽會。這時的日本人并不認識齊白石,是陳師曾來了個二傳手,他叫齊白石預備幾幅畫,交他帶到了日本去展覽,當然,陳師曾還約請了其他一些他熟識的名家,比如吳昌碩、陳半丁。而此時的齊白石“在北京,賣畫生涯,本不甚好,有此
[詳細...]
- 宋代金銀器制作淺論(上)
-
-
鳳鳥紋銀執壺和喇叭口形高圈足銀溫碗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金銀制作工藝長河中,宋代金銀器制作無疑是很特別的一個篇章。
中原大地上,從國力強盛的大唐經過戰亂紛發的五代十國來到了一個新的王朝—宋。王權統治更迭了多次,但文化的傳承卻依然繼續著,如果說包羅萬象、海納百川的唐代如同一位偉岸雄壯的男子,那宋代更像是一位江南女子,溫婉內斂,精致細膩。
銀鎏金葵花形銀杯
兩個王朝根本氣質的改變,使得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也悄然進行著變化,同時,這種改變也不可避免地深刻影響到兩個王朝在金銀器制作工藝和風格上的變化。唐代的金銀器制作是
[詳細...]
- 艾敬:我最喜愛的音樂人——特薔西·查普曼
-
-
摘要: TRACYCHAPMAN 1964.3—— 特蕾西·查普曼 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一個工人家庭,她從小開始學習彈奏吉他,后嘗試創作歌曲。高中畢業后,因獲取少數民族學生獎學金得以到大學就讀深造。在大學時,她主修人類學和非洲人文學。求學期闖,她迷戀上了民謠擺…
推薦關鍵字 特蕾西·查普曼 艾敬《掙扎》
TRACY CHAPMAN
1964.3——
特蕾西·查普曼
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一個工人家庭,她從小開始學習彈奏吉他,后嘗試創作歌曲。高中畢
[詳細...]
- 繪畫的書法化及其影響(上)
-
-
宋 蘇軾 李白仙詩卷 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東坡自述有詩云:
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寫向君家雪色壁。
在這里,繪畫之“繪”已被“寫”字所代替,它所完成的,不是我們生命以外的客觀的目的,而是生命之內的含義——它敏銳地包含著瞬間的感覺和主觀的情調。如果說,蘇東坡的這首詩中所提到的“寫”畫是不自覺的;那么,隨后大量論述“寫”畫的重要性的,則是自覺的,并賦予它以更具體的含義:
今之論畫,必曰士氣,所謂士氣者,乃士林中能作隸家畫品,全在用神氣生動為
[詳細...]
- 艾敬:我最喜愛的藝術家——隈研吾
-
-
KENGO KUMA
1954.3 —
隈研吾
隈研吾(Kengo Kuma)(1954.8一),日本著名建筑師。1979 年 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建筑研究所,獲建筑碩士學位。1990 年,隈研吾 在東京青山創立了隈研吾建筑師事務所。曾獲日本、意大利、芬蘭等國 的建筑獎。其建筑作品散發日式和風與東萬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 筑"、"隈研吾流"。 以自然景觀的融合為特色,運用 木材、泥磚 、 竹子、石板、紙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結合水、光線與空氣,創造外表看 似柔弱,卻更耐震、且讓人感覺到傳統建筑的溫馨與美的"弱建筑"。
[詳細...]
- 艾敬:我最喜愛的音樂人——鮑勃·迪倫
-
-
BOB BDOYBL ADNYLAN
1941.5.24 —
鮑勃·迪倫
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Robert Allen Zimmerman),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唱作人、民謠歌手、音樂家、詩人,獲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迪倫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20世紀60年代,他對音樂最重要的貢獻是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成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他對工業國家整個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樂對理解和分析20世紀60年代是至關重要的。縱觀其音樂生涯,Bob Dylan堪稱賦予了搖滾樂以靈魂。我的一首
[詳細...]
- 姚三石與他的詩書畫藝術
-
-
應文化部非遺保護司馬文華司長之邀,我隨同中國大眾文化學會造訪山東臺兒莊時,有幸結識了姚三石先生,三石為山東省薛城政協副主席、文聯主席,是一位集詩書畫為一體的藝術家。有性格爽朗的三石全程陪同,品人如賞石,賞石更品人。我們的話題也總會與石有緣。
三石,原名姚磊。磊,眾石也。音壘,同磥,又與礌通。《楚辭·九歌》云:“石磊磊兮葛蔓蔓”。《晉書·石勒載記》:“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磊之本義為眾石累積。石頭堅硬、頑強,棱角分明于天地間而不隱藏、不閃躲。“磊”以三“石”強調堅硬,坦蕩,一目了然,喻指人內心坦然、堅強剛毅、光明磊落。三石其名其人,確也磊砢而英多。
[詳細...]
- 筆情墨韻繪人生 ——連乾坤作品賞析
-
-
連乾坤,男,1954年生,河南開封人,鄭州大學畢業,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研修班結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家、篆刻家,現任河南省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和平國際碑林暨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開封龍圖閣書畫院院長、河南省政協書畫院特邀書法家、河南書畫網顧問。其自幼習書,酷愛甲骨文、金文研究,專攻篆書,師從張永明、朱培爾,承鄧石如、吳熙載書風,取眾家之長,自成風格,筆法圓潤遒勁,婀娜多姿,擅長《千字文》、《長恨歌》、《正氣歌》等長篇巨制。其作品參加全國及省大型書畫活動40多次并入書,其中24次獲得金獎、一等獎,并8次應邀參加中日、中韓及中國港澳臺地區文化交流聯展。
[詳細...]
- 國畫精華——胡江筆下山水之靈韻
-
-
山水是中國的精華,僅僅幾筆有一種高山遠水的意境了。
當然,不僅水墨山水有意境,青綠山水也不讓須眉。著色山水更有視覺沖擊力,意境更深層。胡江老師的彩色山水畫便是如此!
作為曾在全國書畫大賽獲得“駿馬金獎”的胡老師,其在書畫上的造詣無疑是高超的。觀其山水畫,你會發現兩點。一為其寧靜和諧的精神世界:他筆下的山水充滿怡然自得的生活風味,氣韻生動,立即讓生存在喧囂都市的人們產生心理上的共鳴。胡老師所營造的寧靜、幽深的山水意境讓人們躁動的心靈得到休憩和撫慰。二為其高端的繪畫技巧:在山水創作的骨法用筆顯示老師良好的筆墨功力,色彩
[詳細...]
- 立足現代,重返古典——毛保增山水詩情與詩境
-
-
推陳出新在無論哪個行業都是遵循的基本規則,藝術同樣也是如此。在今天,純粹的復古是沒有意義的,只有走進傳統的深處,去發現傳統文化、古典美感的永恒結構,把他帶入現代環境給予重組與重構,讓其在現代語境中重現魅力,才是有意義的。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的是當代人的精神渴望與心靈慰藉,指向一種精神家園的建構。這大概是毛保增所以重返古典所顯示的獨特意義。
毛保增,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美術專業。進修于中央美院國畫系·中國美協高級創作班。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中央美院、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美協、中國畫學會、中華文化基金會等單位收藏。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詳細...]
- 守之以道 行其所知 ——讀韓寧寧的大字《千字文》
-
-
與京華女書家韓寧寧相識多年,她跟我湖南的姐姐年齡相仿,相貌相近,故有親切感。其書法走傳統秀逸儒雅一路風格,令吾印象深刻。近年來,在一些書畫活動中,我們只是偶爾一晤,便各奔東西,平時很難見其行蹤。今春,她應邀出席中國書協理事、澳門書法家協會主席連家生的澳門個展開幕式,還給澳門濠江蘭亭中學講授書法課。期間,她突然給我發來微信并傳來照片,說看到我給連主席寫的評論文章,很是羨慕。甲午初夏,她突然致電我,說她的大字行書《千字文》即將付梓,想請我寫篇序文,余未及思考,便欣然應允。
在京華眾多女書家中,韓寧寧給我的印象是低調、務實、沉穩、淳樸。因為
[詳細...]
- 李可染《四季牧歌》賞記
-
-
可染 牧牛圖 紙本設色 24.8cm×32.7cm (榮寶齋藏)
現代山水畫開宗立派的大師,也是逸筆人物畫高手,還是畫牛的巨擘。20世紀30年代,二十幾歲的可染在徐州藝專任教時,就喜愛畫牛,這些作品往往作為禮品贈送給他的摯友或學生。抗日戰爭初期,畫家們曾多次義賣作品支援保衛國土的前方戰士,老舍先生第一個收藏了畫的牛圖,著文說:“我真喜愛那幾筆抹成的牛呵。”老舍先生始終珍藏著那幅牛圖,懸掛室內,為自己筆耕生涯增輝添彩,呼喚靈感。高山流水系知音,他與可染先生的情誼因此傳為佳話。
這里供欣賞的《四季牧歌》,可視為晚年代表作。此時,“文革”結束,經過“7
[詳細...]
- 榮寶齋藏品欣賞——徐悲鴻
-
-
奔馬圖
紙本水墨 縱一零零·五厘米 橫六一·三厘米
創作年代:一九五零年
題識: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一九五零年冬日,悲鴻寫。
鈐印: 悲鴻之畫
(一八九五—一九五三)初名壽康。江蘇宜興人。幼從父習人畫物,曾任中學圖畫教員。一九一五年至上海半工半讀,入復旦大學法文系。一九一九年留學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師事校長費拉孟及名畫家達仰。一九二七年回國,歷任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藝術學院院長。提出革新主張,提倡師法造化,學習西方優秀技法。一九
[詳細...]
- 雕塑行為學作為一種闡釋 ——李秀勤與佟玉潔的對話
-
-
1993年4月10日 20年前
佟:我想把您的盲文、盲人的媒介方式的雕塑創作稱為雕塑行為學,是指由多元性身體介入形成的動態意義的空間塑造,其中有兩個鮮明的特征:第一,盲文材料轉換之后盲人觸覺行為的發生,拓展了雕塑語言的認知方式。傳統意義的雕塑認知方式是視覺化的,但是您把觸覺也列為了一種認知方式。在您的作品中,盲文由紙質轉化為石頭的、金屬的,或者木質的,盲人在觸摸這些材質改變后的盲文,心理上感受到不同材質的信息。同時也接受了多元的文化信息。第二,盲人身體介入的觸摸方式或者參與塑造,強化了雕塑語言的公共性與社會性。雕塑的公共性不僅僅來自于廣場等空間概念,更應來自不同人群的社會空間
[詳細...]
- 落花無言 人淡如菊——記天津著名花鳥畫家靳吉順
-
-
認識靳吉順先生已經有十多年,靳先生給人的印象是謙遜儒雅,如他的畫一樣考究工整。他的畫都是從自然生活中拈來的小景,梅蘭竹菊、牡丹、荷花,這些簡單一枝一葉的花草樹木在他的筆下升華了。難怪他的老師——當代花鳥大師霍春陽推崇他的這位高足,給他的畫題字:淡妝。出淤泥而不染,細細品著他的畫,你就像嗅到一股淡淡的荷花香,柔美清麗給人予美感。他的畫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歡,被擺上了許多高堂大戶家中,也被許多癡迷的平常百姓收藏,還有被作為“國禮”送給外國友人,同時他畫的價值也被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在在一次慈善拍賣會上他的一張2x4尺的國畫被拍到了20萬元,同時他的畫也飄洋過海,許多華人和外國人對他的畫也是情
[詳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