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區塊
- 敦厚吉祥說畫羊
-
-
趙鉦出生于1955年2月,屬羊,等到了明年初就退休了。六十歲,一個甲子。拿什么自賀一下呢?
詩書畫家陳克年給出了個主意:畫羊,畫六十幅羊的中國畫。出書、展覽。在學術界交流。這是對你最好的祝賀。
是啊,在羊的身上具有很多好的品德,如溫柔、敦厚、善良、吉祥。羊是一直為人類的先民們放牧,為人類的生活服務,伴隨著人類的文明走到現代。而且畫羊的人不多,有競爭力,確實是個好的選擇。
四羊方尊是商朝禮器,祭祀用品。尊的四肩設計成四個大卷角羊,在寧靜中
[詳細...]
- 且賦詩心圖吉祥 淺說趙鉦畫羊
-
-
畫家趙鉦屬羊,更愛畫羊。羊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和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我們的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方面都有與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羊是“祥 瑞”的象征,古人年初在門上懸羊頭,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如我們經常用到的文字中,就有“養”、“鮮”、“美”、“祥”等字,無不和羊有關,還有一些詞語如“三羊開泰 ”、“吉羊如意 ”等,這些寓意吉祥的詞語都表達了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和人們對羊的喜愛之情,不僅是百姓喜歡,文人墨客也以羊為題創作了許多優秀
[詳細...]
- “復雜”的純粹 — complicated Pureness
-
-
《墨瑪MA MO》本名《李姍姍》生于1966年,于1994年在無美學藝術的基礎下,不受常規章法的約束,進入一種狀態后下意識地隨靈感而動,在整個作畫過程中,隨心所欲,自然而然的。每幅作品都有著特殊的神韻。1996年進入繪畫班進修。1997年參加北京藝術繪畫聯合展深受國內外藝術同好贊許。2003年參加云南省青年藝術家聯合展。2008年在云南省大理州正式成立雨田居藝術空間。 2009年參加“首屆黃河魂書畫創作大賽”獲得《優勝獎》并被聘為“黃河書畫院”的院士由文化部僑聯、中國社會科學院書畫協會、全國人大常委會老干部書畫研究會、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中國美術協會、聯合舉辦“從輝煌走向輝煌——慶
[詳細...]
- 別處風景 — 鄧建勇
-
鄧建勇1977年出生于江西省黎川縣,從小喜歡繪畫,學得油畫和雕刻,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油 畫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武夷山脈長大的我對家鄉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創作很多農村的提出。2006進修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充實了自己的創作理念,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作品多次被新加坡,臺灣,香港海內外人士收藏,參展多次獲獎。2008年參加北京國際年輕藝術展,2009年參加第十三屆上海藝術博覽會,2013年5月份參加第三屆廣州藝術品交易博覽會,2013年12月份參加第十八屆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
畫家鄧建勇用色彩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充滿生機的田園,一個溫暖人心的家園。
是什么最讓人引以為豪,是什么最讓人魂牽夢繞?是家鄉,是家人。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觸動了畫家思緒,是家鄉的山水草木,激發了靈感。
[詳細...]
- 真實才能致廣大—— 胡恒生先生的中國畫藝術情愫
-
-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是中庸的總綱。“致廣大而盡精微”是《中庸》第二十七章“修身”中的一句話,原意為善問好學,達到寬廣博大的宏觀境界,同時又深入到精細詳盡的微觀之處,這是一種極高明的和諧。天地萬物的和諧是中庸的內在追求和目標境界。
恒生先生的藝術人生正在詮釋著這一含義,為君子既要尊重德性,又要講求學問;既要充實廣大,又要窮盡精微;既要有高明的理想,又要有合于中庸的行為;既要熟悉舊的知識,又要不斷認識新的事物;既要篤實厚道,又要嫻習禮儀。
敦厚,恒生先生
[詳細...]
- 袁吉強:集眾家藝術之長于一身
-
-
宋人說:“善書必能善畫”,中國畫講究以書入畫,一筆一墨皆很考驗藝術家的書法功力,因此有書法基礎的藝術家其繪畫作品一般更具有性形式美!
袁吉強 ,男、漢族,1964年出生,山東省汶上縣人,字自勝,號雪松,自稱:愚魯。中國國際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武漢大學客座教授,香港國際華人書畫家協會協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名家協會會員、中國北方畫院理事、中國龍根綠生態環保協會會員,中國青少年文學藝術研究學會特聘副主席、著名實力派書畫篆刻家。
自幼受家庭熏陶,酷愛書法繪畫篆刻,初學顏柳,上追至鐘鼎金文,下至清朝,遍臨古人著名碑帖,日日臨池不輟,勤于鉆研
[詳細...]
- 實驗田與口糧地 邵戈的傳統與現代“比翼齊飛”
-
-
“宣紙就是中國的土地。”中國新水墨畫院院長邵戈的這句話似乎輕描淡寫,卻又在不經意間點明了自己藝術生涯的立足之基。
這位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畫家被一些藝術評論家推為當代中國畫壇最有可能成為大師的中青年畫家之一。著名美術評論家范迪安曾經說邵戈是現代水墨蓬勃思潮的推動者。“在整個現代水墨還較多地處于表現性繪畫的時候,邵戈的這個系列(城市垃圾)以觀念性表現顯出了與眾不同之處”。“他畫的內容本屬于精神空間,造型無法可依。這就要求他在大量的實踐中找到新的表現方式”。
這位傾心于實驗水墨的畫家對于城市垃圾系列作品的喜愛溢于言表:“這才是我自己!”城
[詳細...]
- 李澎書法-太華山下追晉風
-
-
李鵬,自號華山李澎,1982年5月生于陜西華陰市。自幼受舅父影響,酷愛藝術,尤其喜愛書法。現為《中國墨寶》副主編,翰墨網藝術總監,陜西省文化軟實力研究會理事、陜西毛澤東書法研究會理事,陜西省文化藝術產業促進會特聘書法家、西安曲江書苑副院長,陜西人大工作者書畫研究會理事,隴西墨寶文化交流中心特聘書法家。
2003年畢業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原秦皇島煤校)裝潢設計專業。系統學習素描,書法,國畫,篆刻,油畫等藝術專業,收獲豐厚,學習期間受到書畫專業老師的偏愛,使他的書畫藝術水平和美術功底都有很大提高。08年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大學廣告學專業。學習期間堅持臨習傳統書法和名
[詳細...]
- 淺說趙鉦畫羊-陳克年
-
-
畫家趙鉦屬羊,更愛畫羊。羊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含義和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最為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我們的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方面都有與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羊是“祥瑞”的象征,古人年初在門上懸羊頭,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如我們經常用到的文字中,就有“養”、“鮮”、“美”、“祥”等字,無不和羊有關,還有一些詞語如“三羊開泰 ”、“吉羊如意 ”等,這些寓意吉祥的詞語都表達了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義和人們對羊的喜愛之情,不僅是百姓喜歡,文人墨客也以羊為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文學
[詳細...]
- 生命、生活與藝術的交響——賞讀王曉銀先生人物畫
-
-
以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中西方繪畫藝術功底,繼承并創新唐宋人物畫的線條、唐三彩和敦煌壁畫的色彩,融會貫通地使用線、面造型和水彩畫與傳統水墨融合的彩墨筆法,以裕固族人和駱駝為題材,從蘊含著無窮創造力的大自然和豐富真實的生活中感知美、捕捉美
以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中西方繪畫藝術功底,繼承并創新唐宋人物畫的線條、“唐三彩”和敦煌壁畫的色彩,融會貫通地使用線、面造型和水彩畫與傳統水墨融合的彩墨筆法,以裕固族人和駱駝為題材,從蘊含著無窮創造力的大自然和豐富真實的生活中感知美、捕捉美,從而尋求藝術的真諦,揮寫出生命的蓬勃、強盛和生活的生動
[詳細...]
- 董慶偉:用寫實語言來演繹精致與唯美
-
-
伴隨著時代的多元化發展,油畫藝術也呈現出異常繁盛的發展趨勢,油畫題材的開拓,色彩的延伸以及獨屬于個人的情感積淀都呈現了不一樣的感覺。而其中的寫實語言的運用,則體現為一種細微變化的“素描”語言,其色彩的變化讓位于素描層次的明暗變化和虛實變化。當然這種處理絲毫也不同于照片似的細致和周到,它潛在地沿著一條合理的視覺通道將觀者的視覺指引,從而施展繪畫節奏的魅力。
自然當然是最好的老師,它潛藏了藝術的生命,但自然的深層內涵卻不是每一個人可以輕易去獲取的,在一定的時候,自然的資源,以及感性的素材都會極大豐富你的語言系統。自然和樸實的感覺離不開光的
[詳細...]
- 情溶道氣金石中——記關東刀癡任志剛先生
-
-
在祖國傳統藝術之林中,書畫家可謂數不勝數,而能夠成為詩書畫印“四全”者卻很是少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志剛便是其中的一位。著名書法家金意庵先生曾寫詩贊曰:“任生多穎悟,四絕盡其能。篆刻為強項,充電持以恒。卅年浮水面,力作展江城。苦中尋至樂,心手兩相融。”這一點,我們從最近報刊上的一條消息也可以得到印證。
“近日,吉林市著名書畫篆刻家任志剛先生收到中國世界紀錄協會頒發的世界紀錄證書。據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官方網站公布:“吉林省吉林市任志剛先生于2009年 10 月至2010年10 月創作完成的篆刻作品《道德經》,所刊刻邊款197面,邊款刻字總計6535字,創世界上邊款
[詳細...]
- 畫出蜀山嘉陵魂——記著名山水畫家向中林先生
-
-
向中林出生的四川昭化北有秦嶺,南有嘉陵,東有巴山,西有劍門,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塞。那雄渾的大山,那奔騰的江水,那噴薄的日出,那如鏡的皓月,這一切一切融進他的血液中,以至于十數年的軍旅生活,幾十年的北方城市生活,都沒能抹去這段記憶,都未能轉移走蜀山蜀水情結,于是他的畫筆始終在這里揮灑,更在這里探索。
向中林是在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敬仰先賢吳道子和李思訓,這兩位唐朝被列為“神品”的畫家最早畫巴山蜀水。《唐朝名畫錄》記載唐玄宗命李思訓、吳道子繪嘉陵江山水于大同殿。李思訓著色山水金碧輝煌,畫工精
[詳細...]
- 法取自然 畫為心像——淺談畫風淳樸的張國棟先生
-
-
我和張先生是畫友,最先接觸的是張先生的作品,無意中走進了他作品的空間,突然被震撼了,然后就盡情的陶醉在他的畫作世界里。其作品沒有俗世中的艷麗,多了幾分天然的野逸。就拿作品《自在芳草盛花中》來說吧 ,但看名字就知道畫家文化底蘊幽深,名字起得詩情畫意,耐人品味。這是一幅獲國家大獎的作品,整體感觀畫面清新空間深遠,站在畫面前讓人有身臨大自然的感覺,讓你分不清是人在畫中還是畫入自然。幾只活潑可愛的水鳥好像從來就不知有個喧鬧的世界,在世外水鄉里盡情嬉戲!為畫面添了幾絲靈動。周圍的花草看似雜亂但是棵棵都有來歷,帶著旺盛的生命力在水塘里鮮活的生長著,叫不上名字的野花也自信的悠然竟香著,記得古代詩
[詳細...]
- 紫色的交響——畫家蕭麗的沒骨花卉
-
-
數年前就見過蕭麗的花卉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些花卉作品似乎是由田野來到紙上,又由紙上又回到人間,而且是回到了人間的大都市,所以,她們少了幾份村野,而多了一份富麗。尤其是她的紫色花卉,清新明麗,高貴優雅。我想,蕭麗必定是在大都市里長大的畫家。后來知道,她就在皇城根長大。
說道皇城根,就不能不提故宮,故宮又稱為“紫禁城”,一意為紫氣東來(老子出關而紫氣東至),一意思紫微星(北極星)禁地,也就是天子之地,總之都帶一個“紫”字。紫色在中國傳統中本來就是尊貴的顏色,她優雅高貴,魅力而神秘,天子之地貴為“紫禁城”,也就越發尊貴,還多了幾份神秘感。近見蕭麗的《序都市澄懷系
[詳細...]
- 靈性 悟性 知性 感性 恒性——中國巖彩畫家俞旅葵
-
-
用’靈性、悟性、知性、感性、恒性’來描述畫家俞旅葵是再適合不過。她的靈氣和悟性是江南女子所特有的,一說就懂,一點就通。她的知性得益于愛看書、寫作。當感性與靈性、悟性和知性結合,便成就了一位內心豐富多彩,富于創造力的女畫家。恒性則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從事丹青幾十年,俞旅葵始終滿懷熱情、飽含激情地進行創作。她的作品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展現了她的內心世界、她的生活、她的人生感悟。她的每一幅巖彩畫作品都會讓人怦然心動、駐足停留、細細品味。
巖彩畫是指以天然礦物顏料為主要材料繪制的作品,它包括架上繪畫,也包括使用了礦物
[詳細...]
- 玻璃上的舞蹈 ——姚伯齊潑彩山水作品賞讀
-
-
在當今山水畫的實踐和探索上,姚伯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焦墨山水的創作上,他確立了自己崇高的學術地位,并得到了已故焦墨大師張仃的贊譽和首肯。而他創作的潑彩畫,在時光的雕琢和鍛鑄中,也漸漸光芒吐露,形成與焦墨互映,軒輊難分的格局。
姚伯齊的潑彩山水,散發著清純和童真的氣息。在這個色彩變幻的世界里,每個人的賞讀,可能都有不同的感覺、不同的認知。但我相信,只要“進入”就一定會是帶著情感的,這份情感,不排除好奇以及直觀的喜好,但“進入”了,即是認可,是對畫家藝術成果的一種自覺的肯定。
我一直在讀姚伯齊的山水作品,讀他的焦墨,讀他的
[詳細...]
- 疏密濃淡寫萬山——記著名山水畫家王連仲
-
-
在天津有八位志趣相投、藝道接近,但畫風迥異追求亦不同的山水畫家,他們以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力和各具特色的藝術風格,為繁榮文化活躍在津門畫壇,人稱天津山水八家,王連仲便位列其中。
王連仲自幼習畫,先后拜孫其峰、劉止庸、趙松濤先生為師,手摹心追,主攻山水畫,并得孫克綱、董壽平諸先生指教。名師的傳授加上自身的勤奮善悟,藝術上得以融會貫通,他探索追求四十余年,盡得諸家神髓,畫藝終臻大成,表現出獨特的創意和鮮明的個性。
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寶庫, 繼承傳統,汲取大師前賢的藝術營養,創作出具有個性特征和氣質性情的藝術作品是
[詳細...]
- 藝術必須真誠 創作更需真情——記著名畫家孫長康先生
-
-
“名門大家”是當今書畫業內對孫長康先生的敬評,“名門”不言而喻是贊予當代著名美術教育家孫其峰先生及其子孫三代均為書畫藝術做出的偉大貢獻及價值。“大家”則是孫長康先生在中國山水畫領域,化古為我,筆墨順乎時代,自成風范。他以傳統東方哲學為畫理,以傳統與創新為一體的筆墨為藝術語言,成為他氣勢豪邁,意境深遠的畫風。他筆下的山川,蘊含著無限激情與生機,是他深厚的傳統繪畫功力和豐富的精神結合的產物。他有士者之風,于人于事豪爽淳樸,胸懷坦蕩,與書于畫,執著真誠,寧心靜氣。他視中國繪畫思想文脈傳承為畢生的責任,這也代表了當代文人畫家的繪畫精神。
意趣盎然潛移默化
[詳細...]
- 文藝人才學領域的一部優秀著作——評曾耀農教授新作《現代文藝人才》
-
-
文藝人才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文藝創作人才,同時又包括文藝教學人才、文藝研究人才、文藝翻譯人才、文藝編輯人才和文藝管理人才。此書對語言藝術人才、表演藝術人才、造型藝術人才、綜合藝術人才都有論述,適應性廣,牽涉面寬。湖南商學院文學院教授曾耀農撰寫的《現代文藝人才》,最近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便是文藝人才學領域的一部優秀著作。
創新文藝人才使用機制,打破人才流動壁壘,允許人才合理流動,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環境。完善用人激勵機制,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積極創造有利于文藝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和分配機制,鼓勵多勞多得、少
[詳細...]
- 文藝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新成果——評曾耀農新著《文藝傳播學》
-
-
文藝傳播是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手段,將文藝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簡而言之,它是文藝家,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文藝信息的傳播。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文藝傳播在人類社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在當今社會,審美意識深入大眾心中,只有具有審美品格的產品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文藝傳播作為人類的文化行為,同樣要求具有審美品格分析這一必要因素。湖南商學院文學院教授(博士)曾耀農新著《文藝傳播學》最近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主要探討文藝與傳播的關系。
如果就文藝研究文藝,即用文藝學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積累的經驗成果,來研究文藝在當前的綜合發展過程,已顯得捉襟見肘
[詳細...]
- 女中畫杰錢紫奮
-
-
看題目,似乎有嘩眾取寵之意,其實這樣來贊錢紫奮一點也不為過。在中國畫圈內,畫山水的男性比比皆是,而女性卻鳳毛麟角,何況畫出名堂來的是少之又少,錢紫奮卻在其列。她的畫灑脫豪放,大氣逼人;她的畫能散能淡,散淡中見神韻;她的畫能疏能密,疏密中又能見真情。就拿《山色無定姿》來說吧,畫面上有似丹煙霞、夕陽孤峰、翠嶺天外,云起霧濃,山水向背……看似很散,但“別離猶銷魂”的主題始終沒散。
縱觀錢紫奮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一為以傅抱石、陸儼少講功力而推陳出新的傳統畫,二為受張大千、黃賓虹等人影響的潑彩墨畫,三是與朱屺瞻類同的融合西法的潑墨潑彩加線條的極具個性的線墨畫
[詳細...]
- 中國畫創作的思考
-
進行中國畫創作多年,往往面臨繼承傳統和創新的問題。傳統是必須繼承的,否則就不是中國畫,創新也是必須進行的,否則沒有時代氣息。有人告訴我“中國畫傳統是一個掏之不盡的大寶庫,能馭之已不易,不必再考慮創新了”。當時我的腦子里就在想“時代”?難道中國畫領域里沒有“時代”概念?“寶庫”只取不存,“寶”從何而來?繼承和創新是每個畫家的必要任務,至于如何實施,確實是一件不易之事。
我認為無論繼承還是創新,首先要到生活中去,傳統的中國畫與傳統戲劇一樣,有自己的一套程式,但這個程式是幾千年來先輩畫家從生活中積累和提煉出來的藝術結晶,它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又有高度的藝術品味。比如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是表現不同山石的技法,形成了一系列程式的“套路”,初看似乎是有些刻板,然而當我歷游祖國天南地北各大名山峻嶺后,竟見到大自然中如此多的山石紋
[詳細...]
- 畫出感覺 靈氣怡人——錢紫奮山水畫試析
-
-
當代中國畫壇,頗具實力的女畫家為數不少,差不多每個畫種都有敢于與男性試比高的巾幗,只有國畫中占主導地位、學者甚眾的山水畫例外,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因此,當我知道錢紫奮是一個畫山水的女畫家時,不免有些1驚訝,待看過她的作品之后,心里一陣涌動;她的作品表明,她確實闖進了山水王國,僅這一點就令人肅然起敬。
錢紫奮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后長期從事美術教師培訓工作,畫山水并加以研究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并非是靠畫“求名求利”的“專業畫家”。大凡“專業畫家”都有“藝術使命感”——為自己在畫界爭奪一席之地,在社會樹立自以為高的大畫
[詳細...]
- 史介鴻:從張海軍書法中看到民間真性情
-
-
他整篇草書更是可贊,疏密得宜,筆行流暢,豪潤典雅,大有“風起云涌龍蛇爭路;山立川駛動靜相宜”之勢,同時繼續著董益民、李豐、聶先輝等先生嚴謹大氣的血脈。
也許這也是習慣吧,頭一眼見到張海軍先生的書法,是在照片上,即使如此,我也感覺到了書寫者在書寫時的狀態。這其實不難,因為中國書法本來就是反映生命的藝術,人的喜、怒、哀、樂、憂、思、悲、恐、驚這些內心情感,甚至于師從何處都能在翰墨的運用里表現出來,像在詩歌、音樂、武術里一樣,毫無玄虛。
當代書家白蕉先生有一句話:“學習的標準,就可以作為
[詳細...]
- 依傍大河看山川——郝東紅
-
-
行中人常說這樣的話:秦豫接壤的兩個省,論書法秦不如豫,說國畫豫不如秦。此說因何立論,又因何能夠流傳開來,沒細究過,但我想總是有它一定的道理吧?
知道長安縣出書畫家,和長安縣比鄰的戶縣出農民畫家,他們的作品不但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而且還在全國書畫市場流傳,有的還被國家重要的博物館收藏了!
確不知地處八百里秦川的“東府”渭南,近年來異軍突起,閃出一彪丹青奇才,繪畫高手。
郝東紅,便是其中的一位。
[詳細...]
- 鎏金時代:王清州的思與變
-
-
王清州最新系列的作品,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這位藝術家的善變。這是一系列鎏金披彩的雕塑。金屬色所創造的光華燦爛,讓我們很難在表象上,將其與之前的各個階段的作品建立聯系。然而,這種聯系又確然存在,它就隱匿在這一表象之下。
王清州初以書法、篆刻入行,后學水墨、重彩。有那么幾年,他是傳統堅定的實踐者,筆耕墨耘,毫無倦怠。就在他能夠自由地游走于各種傳統表現形式之間,并獲得相當認可的時候,他不再滿足。強烈的求變之心促使他進行了第一次徹底地自我變革。在這次自我變革中,我們看到了印象派般的絢麗色彩和野獸派般狂放筆觸。比起建構物象,王清州更愿意用這些灑脫的
[詳細...]
- 畫家王清州:自然返魅
-
-
王清州在持續探討大寫意彩墨之同時,嘗試創作三維空間藝術,包括彩色雕塑以及裝置系列實驗,表明其在藝術觀念和形式表現上都具有開放、創新的底氣與見地。
他近期的一系列彩色雕塑為尋常的自然事物賦予一種旨趣,一種意味,往往通過隨形設色,連續性變化、試錯,直到渾然而有機。色彩在樹根、樹枝、巨大的鵝卵石以及帶有紋理的蠻石上出現了奇妙的變異,使平凡的自然物獲得了唯一性、自主性或獨立性。
這個系列作品雖然以“鎏金”為主觀色調,并大量使用原色,間或個別石雕使用了青綠山水色彩,但每種色彩都有了強度,為了各自的在場性而相互競爭,從而得以平衡。無疑,其大寫意彩墨
[詳細...]
- 審視與遙想——歐陽子白的中國畫
-
-
今天,藝術史邏輯已經有效整合了20世紀所有激烈論辯中的各種不同看法和主張,一個由筆墨派、學院派和實驗水墨三方構成的水墨畫發展的多元化藝術格局已經形成。其實這是一個相對令人欣喜的藝術格局,一個具有向現代方向不斷推進的內驅力量的現代水墨系統。但事實上,它們之間也在日益模糊化,所謂的跨界。其實歐陽子白就是這樣在跨界中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一位卓有建樹的畫家。
歐陽子白的現代筆墨取向聯系傳統文脈,輸送文化資源;其中他又從學院派水墨廣泛融匯中西古今,(這是傳統水墨精神最主要的當下文化載體);進而他用實驗性水墨看似傳統水墨的異己力量,實質上仍在中國文化傳統之中,而且通過它們
[詳細...]
- 當水墨遇見設計—莊玉君大寫意水墨藝術之我見
-
來自深圳的莊玉君先生是中國著名設計家、書畫家,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他是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終身資深會員、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資深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94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莊玉君標徽設計暨書畫篆刻展》標志著他成為一位成功的設計師。
2014年仲夏,我在京郊一座安靜的小院中見到了藝術家莊玉君。此君仙風道骨,頗有幾分隱居修道的氣質,然而,他身邊的墻上和案臺上鋪滿的巨大尺幅的水墨和書法作品卻表明:他是一位癡迷于繪畫創作的藝術家,在那個不大的畫室中,手持小孩手腕粗的大筆在宣紙上肆意揮毫,以痛快淋漓的水墨勾勒兩米見方的巨大人物肖像,轉眼間,一個歷史上的文化名人躍然紙上,富有張力和視覺震撼力的形象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他作畫時狂狷的氣魄和如火山般迸發的創作熱情無一不流露出他對藝術的癡狂,然而,我沒有想到:眼前這位豪
[詳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