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雕源流
我國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不少初具雛形的工藝品,至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藝中拍板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槨板的陰刻,發展到產生立體圓雕工藝。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動逼真,又簡括凝練,各個部位與整體和諧;刀法爽潔、明快,確有難得的戰國時期木雕工藝中立體圓雕的佳品。秦漢時期的木雕工藝,在承襲春秋戰國時期木雕工藝發展的基礎上,又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漢墓出土的動物木雕作品中,更可以了解到漢代木雕工藝發展的水平。動物作品有馬、牛、狗等。這些四足動物造型生動,身長分別在14-55厘米之間,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辦法雕制的。因為木材是由纖維細胞組成,而四足動物是由頭、身、足三部分組成,三個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樣大小,總體形狀是頭高、身長、足高,根據這種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的是漢代木雕工藝的一個創新,為木雕工藝創作品
[詳細...]